各学院、相关职能部门:
根据《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短学期实践工作的指导意见湖工大教》(〔2018〕5号)文件精神,结合前期开展的校外短学期实践资源拓展与项目申报的有关工作,为切实做好2019夏季短学期实践工作,做好“实战性”岗位供给与报名、实施精细化管理,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总体部署
按照“全校重视、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面提高”的工作目标,充分调动学院、教师、社会、企业等各种资源,坚持“四走两融合”的工作要求,以指导老师带队到企业真实践的“项目制”申报与学生自主实践为落脚点,以精准解决岗位落实困难的学生为兜底,认真组织落实短学期实践岗位工作。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夯实基础,进一步凝练学院特色,按照“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实习实训”三大类的实践形式,以低年级社会实践、高年级专业实践为主的方式组织实践。
二、工作流程
(一)制定方案。精准帮扶与“兜底”相兼顾,科学制定实施方案(附件1),7月1日前报教务处。主要针对大一新生、农村学生及社会资源相对贫乏的学生实施帮扶行动,确保有困难的学生能够获得必要的实践机会。在此基础上,积极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自行联系实习单位,自主开展实践活动。
(二)岗位规划与落实。
短学期教育安排,原则上由各学院及相关职能部门依据学科专业特点及办学实际情况自主设置。对于本科学生在校期间的七个短学期实践教育活动安排,学校基本建议如下:
1.第1学期:围绕“规划自我、接触社会”的主题展开,主要安排大学生涯规划、社会实践活动等。
2.第2学期:围绕“深入接触、了解社会”的主题展开,主要安排以当今社会改革热点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认知实习、夏令营活动等。
3.第3学期:围绕“认识专业、了解行业”的主题展开,主要开展专业教育(含认知实习)、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培训、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训练计划项目等。
4.第4学期:围绕“结合专业,接触企业”的主题展开,主要安排实习实训、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科竞赛、团队形式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5.第5学期:围绕“深入专业、强化能力”的主题展开,主要安排专业实习、学科竞赛、课题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训练计划、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等。
6.第6学期:围绕“扎根专业,实践创新”的主题展开,主要安排以“集中管理的分组实习”为主的专业实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课题研究、学科竞赛、国内外游学访学活动。
7.第7学期:围绕“运用专业、服务产业”的主题展开,主要安排毕业实习、就业实践、课题研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活动、复习备考等。
除上述活动安排之外,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自行设计部分短学期实践活动。凡学生自行设计的短学期实践活动,须事先向学院申请,获批后方能实施。
(三)组织报名。全校本科生在6月20日-7月6日登录校友邦全国大学生实习实践平台(www.hbut.xybsyw.com)。其中6月20日-6月30日开展项目选择填报,7月1日-7月6日开展自选岗位填报(两者先后进行,不能同时报名)。学生要优先选择学校提供的实践岗位,自已联系的实践岗位要先熟悉再确定。
(四)加强指导。学院在6月25日前落实好指导教师,由学院教学办老师或学工办负责老师录入并进行班级匹配,要明确指导教师短学期实践的工作职责。参与项目制的学生由该项目的老师负责指导,自主实践的学生由班导师负责指导。安排完成后,以教学任务书的形式发给教师。
(五)动员准备。各学院应在7月1日-7月5日期间,做好学生安全教育、系统使用培训、出发动员、过程管理要求以及其他准备工作。
(六)过程管理。夏季短学期开始时间为7月8日,周期为4周,各学院可根据具体实践内容合理安排。学生在实践期间,每周要在校友邦系统中提交2篇日志(1天只能提交一篇日志,每篇日志中均需提交有图片)和1篇周志,实习结束后,完成实践报告的填写,然后在系统中点击“申请实习结束”。指导老师要对学生提交的周志与实践报告进行批阅(批改时间不超过学生提交后的72小时)并给予评分。
(七)考核答辩。答辩审核时间定在8月29日-8月30日。期间,各学院班导师集中审核学生的短学期实践报告(由学生在校友邦系统中导出并打印),收集答辩用的ppt,确定学生的答辩资格。短学期答辩时间定在8月31日-9月1日,由学校统一安排答辩任务,各学院应及时做好答辩安排。
(八)成绩录入。答辩结束后一周内,班导师要将答辩成绩录入校友邦平台。学生成绩由过程实践成绩与答辩成绩组成,分别占比为7:3(学院也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但过程实践成绩占比不得低于60%)。
(九)总结存档。各学院要采取电子、纸质等多种媒介形式保留与存档短学期实践教育活动资料,并认真做好总结分析工作。院级评审活动结束后,请在9月25日前提交学生答辩成绩及学院短学期工作总结报告、优秀案例汇编、班级答辩统计表。
注:从本学期起不再开展推优工作。
三、工作要求
各学院应根据学生所在年级及所学专业情况,结合学生的实践意愿,进行分类指导,由易到难,梯级实施短学期实践;应采取校外与校内结合、以校外实践为主,分散与组团结合、以分散为主,多途径、灵活组织实践教育活动。各学院应积极拓展实践渠道,发动教师帮助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岗位或机会。学校鼓励学生根据所选择的实践类型,按“就近、就便”原则,单独或是组团开展实践活动。
四、经费保障
学校已将夏季短学期经费划拨给学院,学院院长负责经费的使用与报销核算工作。各学院须统一调配、精心计划、科学使用经费。经费使用参照《短学期实践经费使用说明》。
附件1:2019年夏季短学期实践方案
宣传部、学工部、团委、教务处
2019年6月15日
附件1:2019夏季短学期实践方案
内容包括:
一、学院基本情况
二、整体安排(详细介绍学院夏季短学期实践的具体内容,以表格形式体现)
如:
年级 |
学院人数 |
项目 |
自主实践数 |
为岗位落实困难的学生 解决数 |
项目数 |
学生参与数 |
16级 |
|
|
|
|
|
17级 |
|
|
|
|
|
18级 |
|
|
|
|
|
三、具体保障措施
1.鼓励教师参与项目指导的措施
2.解决岗位落实困难的学生举措
3.过程管理措施
四、答辩考核措施
明确学院(部)各部门职责,对答辩小组提出具体要求,学生考核的具体材料。